现代解析
这首《咏春》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日山景的闲适与美好,同时表达了面对自然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受。
前两句"日日看山不厌山,白云吞吐翠微间"像一幅动态山水画:诗人每天看山都看不腻,因为山间白云在青翠的山色中流动变幻,就像山在"吞吐"云气一样。这里用拟人手法让静止的山有了生命力,白云的流动更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感。
后两句"静明光里无穷乐,只是令人下语难"是诗人的感悟:在春日宁静明亮的光线里,藏着说不尽的快乐,但这种感受太微妙了,反而让人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就像我们遇到特别美的景色时,常会感叹"美得无法形容"一样。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白云吞吐"这样生动的口语化表达,让画面活起来
2. 捕捉到人类共通的体验——面对极致美景时的语言匮乏感
3. 通过日常看山的小事,传递出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
诗人没有刻意用深奥的词汇,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往往就藏在抬头看云、静心观山的平凡时刻里。
杨简
(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