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忠诚臣子面对国家衰败时的悲愤与无奈,情感非常强烈。
前两句写君主圣明却抛弃忠臣,臣子愚笨无处安身,用"白虹贯日"(天象异常)暗示国家将有大难,但自己即使像踩霜而行也不抱怨。这里用自然现象比喻政治危机,霜的寒冷暗示处境的艰难。
中间四句更激烈:珍贵的玉玦(象征身份)浸在尸血中,铁鞭打鬼的传说都是假的,暗示忠诚换来的只有死亡和冤屈。"铁鞭打鬼"的典故说明冤屈连阴间都无法伸张。
最后两句最感人:年老仍怀赤诚之心,却奇怪屈原(湘累)为何那么悲伤。这里用屈原投江的典故,表面说屈原,实际是说自己比屈原更悲苦却强忍不哭,这种隐忍比痛哭更让人心痛。
全诗用反差手法:明明极度悲愤,却偏说"无怨";明明心已碎,却怪前人太悲伤。这种隐忍的痛比嚎啕大哭更有力量,展现了古代忠臣"怨而不怒"的品格,在沉默中爆发的爱国情怀最打动人心。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