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阳别诸友
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相思若潮水,来往何时休。
空相思,亦何益。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
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君不见尧羹与舜墙,又不见孔与蹠,对面不相识。
逆旅主人多慇勤,出门转盼成路人。
现代解析
这首《滁阳别诸友》用江水潮汐比喻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以水喻情
开头用滁州江水每日涨潮的景象,比喻思念之情像潮水一样反复来袭。但诗人很快点破:空相思没有意义,与其沉溺思念,不如提升品德修养("崇令德")。就像挖地就能见泉水,美好品德随处可修,不必刻意远行追寻。
2. 历史典故的运用
诗人用尧舜的典故(尧喝野菜汤、舜住破墙)说明真正的圣人不在乎物质条件;又用孔子和盗跖(传说中的大盗)的对比,指出品德高尚者与卑劣者即使面对面也本质不同。这些例子强调内在修养比外在形式更重要。
3. 人情冷暖的感叹
最后用旅店主人的殷勤态度作比:住店时热情招待,出门转眼就成陌生人。这暗示某些表面热络的友情其实经不起时间考验,进一步呼应了"真正的思念不在于频繁往来"的主旨。
全诗语言质朴却充满智慧,通过日常现象和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真挚的情谊不需要刻意维持,关键在于彼此品德的相契。这种超越时空的友情观,对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仍有启发。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