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居八首(己亥) 其三

古贤多大隐,岂必尽攀龙!
所惜辜三辅,其如碍两雄。
计疏凭铸错,道废漫书空!
仰止羊裘客,千秋一冥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作品,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的敬仰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比和用典,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首联“古贤多大隐,岂必尽攀龙!”开篇点题,说古代的贤人大多选择隐居,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攀附权贵。“攀龙”比喻依附有权势的人,诗人认为真正的贤者更愿意保持独立的人格。

颔联“所惜辜三辅,其如碍两雄。”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和无奈。“三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这里代指朝廷或国家。“两雄”可能指当时政治上的两大势力。诗人感叹自己无法为国家效力,因为政治环境的复杂和阻碍。

颈联“计疏凭铸错,道废漫书空!”进一步抒发诗人的失意。“铸错”指犯下大错,“书空”是晋代殷浩的典故,表示无言的愤懑。诗人觉得自己谋略不足,导致错误,而理想的道路也被废弃,只能空自叹息。

尾联“仰止羊裘客,千秋一冥鸿。”是全诗的高潮。“羊裘客”指东汉隐士严光,他拒绝光武帝的征召,隐居富春江。“冥鸿”是高飞的鸿雁,象征超脱世俗。诗人以严光为榜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像鸿雁一样自由高飞,远离尘世的纷扰。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隐士的赞美,反衬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诗人既想为国效力,又厌恶政治的黑暗,最终选择向往隐逸的生活。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诗中的用典自然贴切,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