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朋友前往蜀地(今四川一带)游历时的沿途风光和旅途心境,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画面感。
首联"北去西游春未半,蜀山云雪入诗情"点明时间(初春)和方向(西北入蜀),用"云雪"勾勒出蜀地高山的朦胧美,暗示旅途的风景会激发诗兴。
中间两联用四幅动态画面展现蜀道风光: 1. "青萝拂水花流影":藤蔓轻拂水面,花瓣随波浮动,光影交错,突出蜀地山水的柔美灵动。 2. "翠霭隔岩猿有声":青翠山雾中传来猿啼,隔着山岩更显空灵,以声音衬托山林的幽深。 3. "日出空江分远浪":朝阳将江面浪涛镀上金光,辽阔江景展现旅途的开阔心境。 4. "鸟归高木认孤城":飞鸟归巢时辨认孤城,暗示旅人即将到达有人烟之处,暗含归属感。
尾联"心期万里无劳倦,古石苍苔峡路清"是点睛之笔:虽然路途遥远,但清澈的峡江古道、长满苔藓的岩石这些纯净景色,能洗涤疲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福——美景可以消除劳累,万里行程也能保持愉悦心境。
全诗妙在将艰险的蜀道写得清幽动人,用"拂水花""猿声""鸟归"等鲜活意象冲淡了旅途辛苦,传递出"风景在路上"的乐观态度。最后两句尤其能引发现代人共鸣——漫长的旅程中,美好的事物永远是最好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