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远山的美丽画面,同时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前两句"远山青,青玉案,气漫漫,开爽旦"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清晨山景:远处的青山像一块青玉砚台,晨雾弥漫,空气清爽。这里用"青玉案"的比喻既形象又雅致,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山色的青翠透亮。
后两句"君不见乐游原上易黄昏,夕阳虽好空魂断"笔锋一转,用乐游原(唐代著名游览地)的黄昏景象作对比——夕阳虽美却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让人伤感。这里诗人通过时间对比(清晨vs黄昏),暗示再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淡淡哀愁。
全诗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清晨山色的永恒之美("青玉案"的比喻)反衬人生短暂
2. 短短六句就完成从写景到抒情的自然过渡
3. "夕阳虽好空魂断"道出了人类面对美好事物消逝时的共同感受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两幅自然画面的对比,让读者自己体会"美景不常驻"的人生哲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