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

三朝休沐上元辰,潇洒琴书共此身。
帘缬馀寒停素籁,烛花孤影傲青春。
人讥周顗同衰凤,自笑檀圭作饿麟。
良夜厌厌憺无寐,露华如水月如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元宵佳节的夜晚独处的复杂心境,既有节日的闲适,又有孤独的自嘲,还有对人生的思考。

开头两句写的是元宵节放假三天,诗人悠闲地弹琴读书,享受独处的时光。"潇洒"二字透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轻松感。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矛盾心理:帘子外还有寒意(停素籁),烛光下只有自己的影子(孤影),别人笑他像周顗(东晋名士,晚年落魄)一样是只衰老的凤凰,他自己也自嘲像饥饿的麒麟(檀圭是古代礼器,这里比喻自己空有才华却不得志)。这些意象都在表达一种怀才不遇的苦闷。

最后两句写漫漫长夜难以入睡,看着露水晶莹、月光朦胧的夜景。"厌厌"形容夜长难熬,"憺"是安闲的意思,看似矛盾的两个状态恰恰体现了诗人既享受宁静又难以释怀的复杂心情。

全诗妙在把节日热闹与个人孤寂形成反差,用"衰凤""饿麟"这样不常见的比喻来自嘲,最后又以清冷的夜景收尾,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带着苦涩的宁静美。这种在佳节独处时产生的微妙情绪,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