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自宋有学景祐初范文正公来典乡郡延安定胡先生为师继之者为乐圃朱先生公既名臣二先生又良师皆一时人才造就遂盛于天下学故吴越钱氏南园也规制宏壮远去市井山水之胜嘉树奇石错植其间宛然林壑也旧有十题曰泮池玲珑石百
二翁吾不知为谁,晚来共坐崖石危。
一翁攘臂方谈诗,一翁抱膝如有思。
平湖万顷渺风漪,隔岸苍山脚下垂。
岩姿树色望忽断,正是白云初起时。
吴中山水正如此,震泽洞庭天下奇。
更教此地看明月,万钟千驷将何为。
我欲徒步往从之,只恐二翁嫌我是俗客,尘衣不使污崖石。
一翁攘臂方谈诗,一翁抱膝如有思。
平湖万顷渺风漪,隔岸苍山脚下垂。
岩姿树色望忽断,正是白云初起时。
吴中山水正如此,震泽洞庭天下奇。
更教此地看明月,万钟千驷将何为。
我欲徒步往从之,只恐二翁嫌我是俗客,尘衣不使污崖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人物画,通过两位老翁在山崖上的互动,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文人雅趣的交融。
前四句用白描手法刻画两位老翁的神态:一位正挥着手臂热情谈论诗歌,另一位则抱膝沉思。这种对比让画面充满动感,也暗示了文人交流学问的场景。
中间六句将视线转向壮阔的自然景观:平静的湖面泛起微波,苍山倒映水中,岩石和树木的轮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里用"白云初起"的瞬间,抓住了山水最具灵性的时刻。
后六句升华主题:先赞叹吴中(苏州一带)的山水之美,特别提到著名的震泽(太湖古称)和洞庭湖。接着用"看明月"的意象,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珍视胜过功名利禄(万钟千驷指高官厚禄)。最后以幽默自嘲结尾,担心自己这个"俗客"会打扰两位高士的清雅,反衬出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人物与山水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高雅精神生活的追求。最妙的是结尾的自我调侃,既增添了趣味性,又强化了主题——真正的雅士生活是超越世俗羁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