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杂诗十首 其六
昔在元世祖,分地王关中。潜藩富才彦,一一皆夔龙。
谁欤任儒学,先正推许公。沾濡布教雨,鼓舞振文风。
后来踵其轨,厥称萧与同。发挥圣贤道,张生皇王功。
出处虽异致,德义非殊宗。至今关辅间,教思蔼无穷。
前哲日云远,怅望吾焉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元代初期在陕西关中地区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的故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历史背景(前6句): 诗人回忆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关中地区分封给亲王管理。这里涌现了许多像古代贤臣夔、龙一样的人才。特别提到一位叫许衡的儒学大家("许公"),他像春雨滋润大地一样传播儒家思想,振兴了当地文化风气。
2. 传承发展(中间6句): 后来有萧㪺、同恕等学者继承许衡的事业。他们阐发圣贤道理,弘扬古代帝王的治国智慧。虽然这些人的经历不同(有人做官有人隐居),但崇尚道德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3. 感慨当下(最后4句): 诗人感叹这些先贤已经逝去,关中地区至今仍受他们教育思想的影响。面对先人远去,诗人流露出迷茫——当今该追随谁的脚步呢?这里暗含对当下文化传承的忧虑。
诗歌亮点: - 用"教雨""文风"等生动比喻,把抽象的教育事业写得形象可感 - 通过列举具体人物(许衡、萧㪺等),让历史故事更有说服力 - 结尾的怅惘情绪引发读者思考: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继承发展
本质上,这是首借古喻今的作品,既歌颂了元代关中教育的辉煌,也隐晦表达了作者对当下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