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看起来像一堆奇幻的意象拼凑,其实是用禅宗特有的"矛盾表达法"来打破常规思维。就像用"猫能咬死老虎"这种不可能的画面,来暗示我们习以为常的强弱观念都是假象。
诗中提到的古佛(代表终极真理)和露柱(普通房柱)混在一起,是在说"最高深的道理就藏在最平凡的事物里"。后面突然说出门撞见须菩提(佛陀的智慧弟子),实际是说开悟往往发生在最意外的日常瞬间。
"拶破虚空"这个动作特别有意思——就像突然撕开现实世界的幕布,露出背后清澈的真相。最后用月光下的白兔收尾,其实是暗喻顿悟时的心境:既像月光般清明透彻,又像兔子般活泼自在,不受任何概念束缚。
整首诗像用语言玩魔术,先故意把常识搅乱(猫吃虎),再突然给你看世界的另一面(虚空被撕开),最后让你自己体会那种既空灵又生动的觉悟状态。禅诗不说破的妙处就在于此:它给你看谜面,答案要你自己在生活中找。
释如珙
释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号横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十五从季父释正则祝发。预戒于本州广慈院。出学于外,初从石田薰于灵隐,继留从痴绝冲。又往太白投天目礼。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临安府净慈寺首座,继领瑞安府雁荡山灵岩寺。八年,移住雁荡山能仁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二十六年卒。有本光编《横川如珙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名误为行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