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执随

高馆醉春风,相逢明下童。
灯前惊越艳,花底见秦宫。
湿葛裁衣白,含桃渍齿红。
越人歌未了,愁杀杜陵东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酒宴上的艳遇,充满感官刺激与淡淡哀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场景:诗人在高大华美的酒楼喝得微醺,春风拂面时遇见一位明艳动人的歌女("下童"指年轻艺人)。灯火映照下,她美得让人惊艳,就像从花丛中走出的仙女("秦宫"借指美人)。

细节:歌女穿着葛布白衣("湿葛"指柔软布料),吃着樱桃染红嘴唇的细节,让人感受到她的鲜活生动。这些日常画面因"白"与"红"的色彩对比显得格外诱人。

情感:当歌女唱着江南小调时,诗人却突然感到忧愁。结尾"愁杀杜陵东"像是镜头突然拉远——热闹的酒宴、美丽的歌女,都掩盖不住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杜陵是汉代墓地,暗示死亡与哀思)。

魅力所在:诗人用"灯前惊艳"的瞬间心动与"越人歌未了"的怅然形成反差,就像我们现代人聚会狂欢后突然袭来的空虚感。那些鲜活的色彩(白衣、红唇)与缥缈的歌声,最终都化作东方泛白时的一声叹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