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阁

隐君扁舟离五湖,初闻邑子惊陶朱。
多金不用五㹀术,高阁惟藏万卷书。
牙签玉轴比四库,缥帙锦囊过五车。
河间阙遗应复购,汲冢蠹简嗟无馀。
碧山学士解传业,黄卷古人相与居。
谢庭芝兰信灵秀,窦家椿桂皆芬敷。
朱栏翠瓦照空碧,秋山晚林共扶疏。
寒溪送月出幽谷,白云因风生坐隅。
道山三馆限清禁,山中此乐彼所无。
异时联华陟严近,白虎东观文石渠。
愿待(宜秋本作持)善本校中秘,毋令后儒争鲁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建造的藏书阁,展现了知识的力量和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我用大白话帮你拆解一下:

1. 开篇故事感:开头用范蠡(陶朱公)的典故,说这位隐士不像范蠡那样追求财富,而是建了座藏书阁。点明主题——知识比金钱更珍贵。

2. 藏书描写:用"牙签玉轴""缥帙锦囊"这些具体物件,形容藏书阁的豪华精致。说这里的藏书比官方图书馆(四库)还丰富,用"五车"典故(古人说学问大叫"学富五车")显示藏书量惊人。

3. 历史厚重感:提到"河间""汲冢"这些历史上著名藏书地,暗示这里收藏的都是珍本古籍,有些甚至是孤本。

4. 文人雅趣:后半段画风一转,开始描写环境。用"碧山""黄卷""秋山晚林"等意象,展现读书人远离尘嚣、与古人为伴的生活状态。特别是"白云因风生坐隅"这句,画面感极强,仿佛能看到隐士坐在角落读书,风吹云动的场景。

5. 深层理想:最后表达愿望,希望这些珍贵典籍能得到妥善校勘("善本校中秘"),避免后世出现文字讹误("鲁鱼"指抄写错误)。这其实是在呼吁重视文化传承。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把冰冷的藏书阁写活了。通过环境描写和历史典故,让读者感受到书籍背后的人文温度。诗人不是在炫耀藏书,而是在歌颂一种精神追求——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更永恒的智慧值得守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