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宫廷中的大树,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它的非凡魅力与深层寓意。
前两句写树的外形:羽毛般的叶子层层叠叠,像伞一样盖住巨石;弯曲有力的树枝轻拂着华丽的殿堂。这里用"羽叶""虬枝"的比喻,既写出树的繁茂姿态,又暗含高贵气质,暗示这不是普通树木。
中间四句写树的超凡特质:夜晚时,树叶沙沙声像清雅的琴声;清晨时,树影几乎触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扶桑)。诗人进一步展开想象:这树配得上凤凰来栖(象征祥瑞),连名贵的麝香都不配沾染它(强调纯洁)。通过昼夜不同时辰的描写和神话意象,赋予这棵树神圣不可侵犯的气质。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说这树堪比周朝召公留下的棠梨树(典故:召公曾在棠树下办公,后人因怀念他而不砍伐该树)。意指这棵宫廷树不仅本身美好,更会像召公棠一样,因承载着人们对美德的纪念而流芳千年。将眼前景物与历史典故相连,升华了诗歌的格局。
全诗妙在"以树喻德":表面咏树,实则通过树的形象(枝叶繁茂、拒绝俗香、引来祥瑞)暗喻理想中的君子品格和高洁政治。结尾的历史联想,更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政绩永存人心的期盼。诗人用"视觉+听觉"的多角度描写,配合神话典故,让一棵普通的树焕发出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