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汝南湾的地方,以及三位隐士在此生活的闲适场景。
开头两句点出地名和人物——这里原本叫汝南湾,后来有三位隐士搬来居住。他们自称"逸民"(远离世俗的人),追求隐居的生活,并以"贤士"自居,向往清闲自在的日子。
中间四句写他们的生活情趣:因为这里的水特别甘甜("水味殊异"),他们便选择在此定居,还经常互相串门作客。兴致来了就聚在一起喝酒,对着青山,用简单的炊具("铛脚"指代简陋的锅)煮食畅饮,显得随性又洒脱。
全诗通过朴素的语言,传递出隐士们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美。三位隐士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们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注重精神的自由与邻里间的温情,展现了古代文人理想中的田园隐居生活。
马光祖
马光祖(约1201—1270),字华父,号裕斋,宋浙江东阳马宅镇(一说城西)人。赐号裕斋,封金华郡公,谥号庄敏。生于南宋庆元庚申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1200年),宝庆丙戌年(公元1226年)“试南宫叨进仕”。后历任沿江制置使、江东转运使、知临安府(今杭州)、三知建康府(今南京)、户部尚书、大学士,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拜参知政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升授为知枢密院事,以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的光禄大夫)致仕。马光祖卒于咸淳癸酉年(公元1273年)五月十五日,享年七十有四。马光祖是与范中淹、王安石等齐名的宋朝名相,《宋史·卷四一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