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琴歌
岛中之木名莫知,饮霜饫露凡几时。
良工断之解作片,片片声中青玻璃。
日雕月磨沃以漆,黝黝玄光横四尺。
空中坦外如几平,四匝寻之无寸隙。
斯须盖启金枢转,霏微花色蠃纹施。
玉柱密插蟠螭身,凤眼低嵌雕龙片。
银丝双弦二十六,一弦一声声胜肉。
别琢香檀曲拨多,经纬纵横弦下伏。
弹弦无事须银甲,但将檀拨轻挑压。
满耳琤璁弦上鸣,不知宫调何由洽。
初弹参差殊细微,女儿私语翡翠帏。
铿然一转得秀整,罗裌慢摇金钏冷。
三转四转曲入破,苍岩石罅幽泉过。
嗈嗈嗷嗷沙雁惊,急雪乱搅飞花堕。
轻淫妖艳风习习,曼声浮荡新声涩。
碧眼蛮工一再弹,欷歔北客天南泣。
吾闻中国圣人之,乐和且平抑扬清。
浊皆正声洋琴尔,慎毋多鸣使人不识初古情。
良工断之解作片,片片声中青玻璃。
日雕月磨沃以漆,黝黝玄光横四尺。
空中坦外如几平,四匝寻之无寸隙。
斯须盖启金枢转,霏微花色蠃纹施。
玉柱密插蟠螭身,凤眼低嵌雕龙片。
银丝双弦二十六,一弦一声声胜肉。
别琢香檀曲拨多,经纬纵横弦下伏。
弹弦无事须银甲,但将檀拨轻挑压。
满耳琤璁弦上鸣,不知宫调何由洽。
初弹参差殊细微,女儿私语翡翠帏。
铿然一转得秀整,罗裌慢摇金钏冷。
三转四转曲入破,苍岩石罅幽泉过。
嗈嗈嗷嗷沙雁惊,急雪乱搅飞花堕。
轻淫妖艳风习习,曼声浮荡新声涩。
碧眼蛮工一再弹,欷歔北客天南泣。
吾闻中国圣人之,乐和且平抑扬清。
浊皆正声洋琴尔,慎毋多鸣使人不识初古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叫"洋琴"的乐器,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它的制作工艺、演奏效果和音乐魅力。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写洋琴的制作过程。诗人用"饮霜饫露"形容制作琴身的木材历经风霜,经过工匠精心雕琢、上漆,最终变成一件黝黑发亮、光滑如镜的乐器。这里特别突出了工匠的用心和琴身的精致。
第二部分(中间十六句)重点描写演奏时的美妙音色。诗人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琴弦震动像"玉柱密插",声音比人声更动听("声胜肉")。演奏时不需要指甲拨弦,只需用檀木拨片轻轻挑动。接着用各种自然景象比喻琴声变化:开始时像少女私语般轻柔,转而变得整齐清亮;高潮时像山泉流过石缝,又像惊飞的雁群;最后转为轻浮妖娆的新声调。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慨。他听说中国的传统音乐讲究平和雅正,而洋琴的新奇音调让北方来的客人感动落泪。诗人似乎在提醒:虽然洋琴很新奇,但不要过度演奏而让人忘记传统音乐的古典韵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形象描写抽象的音乐,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琴声
2. 通过对比传统与新声,引发对音乐本质的思考
3. 在赞美外来乐器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诗人既欣赏洋琴的新颖美妙,又担心过度追求新声会冲淡传统,这种矛盾心理在今天听来依然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