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人说仲故文毅公大宗伯石龙公后也投诗示余别去依此为赠

司空通德里,宗伯右文朝。
自尔毛仍彩,能令木转乔。
虹为沧海钓,霞是赤城标。
此日黄金错,投余愧报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文士的赞美和自谦之情。

前四句写这位文士出身名门(司空、宗伯都是古代高官名),继承了家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毛仍彩"指继承了文采,"木转乔"比喻培养出杰出人才)。就像珍贵的羽毛依然闪耀,能让普通树木长成参天大树。

中间两句用两个绝美的自然景象作比喻:他的才华像横跨沧海的彩虹般壮丽,又像赤城山(道教名山)的霞光般耀眼。这两个比喻既展现了文士的非凡气度,又暗含其超脱世俗的境界。

最后两句转到现实场景:今天他赠我黄金般珍贵的诗作("黄金错"指精美的文字),而我回赠的却只是普通的瑶玉(美玉),表达了自己的诗作相形见绌的惭愧之情。这种对比既突出了对方的才华,也展现了诗人谦逊的品格。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自然意象和金银玉器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令人敬仰的文士形象,同时流露出真挚的文人相惜之情。比喻生动贴切,情感含蓄而深沉,展现了传统文人交往中那种既互相欣赏又保持谦逊的特有风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