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其一 麓峰秋眺
夕阳在地,认衣痕人影,与山争绿。
已是秋光将尽了,开遍岩天晚菊。
红叶中间,碧云下上,着个樵家屋。
输他儿女,能消这样清福。
经过秋士祠荒,夏王碑坏,吊古愁千斛。
眼底千年成代谢,几辈牢骚如仆。
读画烟明,游仙月冷,静抱泉声宿。
此间招隐,愿歌桂树遗曲。
已是秋光将尽了,开遍岩天晚菊。
红叶中间,碧云下上,着个樵家屋。
输他儿女,能消这样清福。
经过秋士祠荒,夏王碑坏,吊古愁千斛。
眼底千年成代谢,几辈牢骚如仆。
读画烟明,游仙月冷,静抱泉声宿。
此间招隐,愿歌桂树遗曲。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景图,同时融入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上片写景,从夕阳下的山色入手,用"衣痕人影,与山争绿"这样生动的比喻,将人影与山色融为一体,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开遍岩天晚菊"点明时节已到深秋,但菊花依然盛开,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樵夫的小屋点缀在红叶碧云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而"儿女"们能享受这样的清福,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下片转入怀古抒情。秋士祠荒芜、夏王碑破损,暗示历史的沧桑巨变。"眼底千年成代谢"直接点出时间流逝、朝代更替的感慨。词人自称"牢骚如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随后笔锋一转,描绘"读画烟明,游仙月冷"的幽静画面,与泉声相伴入眠,又展现出超脱尘世的愿望。最后以"招隐"和"桂树遗曲"作结,含蓄地表达了归隐山林的志向。
全词以秋景起兴,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感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自然融合,展现了词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