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丞相祠
丞相生异质,挺特真天人。
劲气薄霄汉,国亡将躯徇。
上书抗直言,屡欲斩贼臣。
大事已云徂,乃付秉轴钧。
降表夜窃出,六营竟蒙尘。
嗟彼卖国者,致公何狡㕙。
万死出虎口,努力支苍旻。
崎岖走岭海,颠沛念君亲。
徒手格猛兽,敌骑正駪駪。
势穷猝被执,誓死以成仁。
怅望零丁洋,欲济迷远津。
天高怜戢翼,水涸悲纵鳞。
羁缧讵遑恤,犴狴经数春。
采薇耻食粟,咏歌伤获麟。
从容乃就义,慷慨焉顾身。
所学希圣贤,临死书诸绅。
劲气薄霄汉,国亡将躯徇。
上书抗直言,屡欲斩贼臣。
大事已云徂,乃付秉轴钧。
降表夜窃出,六营竟蒙尘。
嗟彼卖国者,致公何狡㕙。
万死出虎口,努力支苍旻。
崎岖走岭海,颠沛念君亲。
徒手格猛兽,敌骑正駪駪。
势穷猝被执,誓死以成仁。
怅望零丁洋,欲济迷远津。
天高怜戢翼,水涸悲纵鳞。
羁缧讵遑恤,犴狴经数春。
采薇耻食粟,咏歌伤获麟。
从容乃就义,慷慨焉顾身。
所学希圣贤,临死书诸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故事,用直白有力的语言歌颂了他的气节和牺牲精神。
开头说文天祥天生不凡("生异质"),是个顶天立地的真英雄("挺特真天人")。他正气冲天("劲气薄霄汉"),国家灭亡时选择以身殉国。这里用"劲气薄霄汉"这个夸张的比喻,让人感受到他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间部分讲他的遭遇:他多次上书要求处死奸臣,但大势已去。后来有人偷偷送出降书,导致全军覆没("六营竟蒙尘")。诗人痛骂卖国贼狡猾可恨("何狡㕙")。文天祥历尽艰险逃出敌营("万死出虎口"),在岭南地区坚持抗元,时刻惦记着皇帝。这里"徒手格猛兽"的比喻,生动表现了他孤军奋战的艰难。
被俘后,文天祥宁死不屈。诗中用"怅望零丁洋"这个著名典故,表现他孤立无援的处境。用"天高怜戢翼,水涸悲纵鳞"这样鸟折翼、鱼离水的比喻,写他被囚禁的困境。但他在狱中数年("犴狴经数春"),始终不吃元朝的饭("采薇耻食粟"),保持着气节。
最后写他从容就义,临死前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临死书诸绅")。诗人说他一生学习圣贤,最终用生命实践了圣贤之道。
全诗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把文天祥这个"宁死不屈"的形象刻画得特别鲜明。没有用复杂难懂的词,但每个句子都充满力量,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和悲壮人生。这种用简单语言表达深刻精神的写法,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