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次韵李元之听董氏双弦
谁唤娇娆,斜插双弦,华筵乍开。爱玉纤轻轧,半笼翠袖,歌喉缓引,暗点鸳鞋。
胡部新声,乐工巧制,写出龙沙马上哀。哀何似,似离鸾惊起,白雀飞来。
丁宁击节金钗。要细听、春风且慢催。正宫商分犯,拽归双调,伊州入破,攧遍三台。
画扇香收,罗巾汗湿,愁是云兜醉后回。花闲客,任鸾绡缠髻,更尽余杯。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华美宴席上的音乐表演,生动展现了宋代文人雅集的精致生活。
上片以"谁唤娇娆"开篇,用悬念引出弹奏双弦琴的佳人。词人用"斜插双弦"这个动作描写,让读者仿佛看见乐师优雅地调试琴弦。接着用"玉纤轻轧"(纤细手指轻抚琴弦)、"半笼翠袖"(翠绿衣袖半遮手臂)等细节,刻画出演奏者动人的姿态。
音乐部分写得尤其精彩:"胡部新声"指西域传来的新颖曲调,"龙沙马上哀"用大漠边塞的苍凉感来形容琴声。最妙的是把琴声比作受惊的离鸾(失偶的凤凰)和飞来的白雀,让无形的音乐有了具象的画面感。
下片写听众的反应。"丁宁击节金钗"写女听众用金钗打拍子,"春风且慢催"暗示大家都沉醉其中,希望音乐慢些结束。词人用"宫商""双调""伊州"等音乐术语,展现乐曲的复杂变化,就像现在说"这段旋律从C调转到G调"那样专业。
结尾处笔锋一转,用"画扇香收""罗巾汗湿"暗示宴会结束,但"愁是云兜醉后回"透露出曲终人散的惆怅。最后"任鸾绡缠髻,更尽余杯"的洒脱,又体现了文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全词就像用文字拍摄的MV:有特写镜头(弹琴的纤手),有全景镜头(华美宴席),还有声音特效(新颖的胡乐)。词人通过音乐这个媒介,既展现了宋代艺术的精妙,也传递出人生欢宴终将散场的淡淡忧伤。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