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险有悚志探奇多旷情松篁易成响况以风雨声杂花满四山红白垂繁英上有千仞峰苍翠流馀清下有百道泉乱石交喧鸣其中亘白云与我相纵横 其一 (戊午)
岭上多桃花,花落初生叶。
芳草何芊眠,染湿绿蝴蝶。
不知凌绝险,转觉閒易蹑。
迷漫十步外,白云飞帖帖。
浮岚青数痕,中有峰千叠。
若令廓清霁,飞鸟去犹慑。
芳草何芊眠,染湿绿蝴蝶。
不知凌绝险,转觉閒易蹑。
迷漫十步外,白云飞帖帖。
浮岚青数痕,中有峰千叠。
若令廓清霁,飞鸟去犹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壮美画卷,充满了探险的野趣和自然的生命力。
前半部分像一部自然纪录片:诗人冒险进入深山,听见风吹松竹的沙沙声,夹杂着风雨的呼啸。满山野花红白相间,山顶的苍翠仿佛要流淌下来,山脚百条溪泉在乱石间叮咚作响。白云像活物一样在山间穿梭,与诗人捉迷藏。这里用声音(风雨声、泉水声)和色彩(红白花、苍翠山)的碰撞,营造出大山既危险又迷人的矛盾魅力。
后半段则像一段徒步vlog:岭上桃花刚落,新叶初生,湿漉漉的绿草间停着沾露水的蝴蝶。看似平缓的山路其实暗藏险峻,十步外就云雾弥漫看不清路。青灰色的山雾里藏着无数重叠的山峰,诗人想象若是晴天,连飞鸟都会被这险峻山势吓到。这里用"湿蝴蝶"和"云雾帖帖"(像贴纸一样粘着)这些可爱比喻,把危险的山行写得充满诗意。
全诗妙在把登山探险写成了一场自然交响乐——视觉上有流动的苍翠、跳跃的红白、青灰的雾痕;听觉上有风雨、泉响、松涛;甚至能闻到泥土和野花的味道。最后用"飞鸟犹慑"的夸张,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力。诗人不是在赏景,而是在用全部感官与大山对话。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