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知县赠云骑尉汤大奎
廿年里巷忆同居,庙食今看义烈俱⑴。
未到断头先堕指,最怜归骨尚衔须。
书埋鱼腹涛空沸,饷转羊肠道苦纡(君年前曾解饷甘凉)。
毕竟酒人能报国(君尤善饮),霸陵醉尉亦捐躯(时里中王丽可亦以佐杂殉节陕西)。
未到断头先堕指,最怜归骨尚衔须。
书埋鱼腹涛空沸,饷转羊肠道苦纡(君年前曾解饷甘凉)。
毕竟酒人能报国(君尤善饮),霸陵醉尉亦捐躯(时里中王丽可亦以佐杂殉节陕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名叫汤大奎的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英雄形象
诗中用"断头前先冻掉手指""死后仍紧咬胡须"等震撼细节,展现汤大奎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特别提到他生前爱喝酒("酒人能报国"),却最终像汉代霸陵尉那样壮烈牺牲,让一个鲜活立体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2. 时空交错
开篇用"二十年前我们是邻居"拉近距离,结尾突然转到"如今你在庙里受供奉",形成强烈对比。中间穿插他生前押送军饷("在羊肠小道运粮草")的往事,这种时间跳跃的写法让故事更有层次感。
3. 家国情怀
通过"鱼腹藏书""古道运粮"等典故,暗喻忠臣志士的赤诚。最后提到同乡王丽可也牺牲在陕西,把个人悲剧升华为一代人的集体奉献,传递出"平凡人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价值观。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些充满人情味的描写:会喝酒的普通人、冻僵的手指、紧咬的胡须...这些细节让高高在上的英雄变得可亲可敬,正是这首诗历经百年仍能打动读者的关键。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