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吴宝崖的县令被罢官的故事,通过旅店老板的见闻展现了百姓的无奈和官场的现实。
开头两句说吴县令虽然当过官,但名声被上级看不起——就像今天职场里认真做事的人反被领导嫌弃。中间四句解释原因:他收税效率低("催科拙"),只适合当个普通文员("橐笔宜"),但实际是当地太穷("俗贫"),又连年遭灾("旱潦"),百姓错过农时("失三时")。最后两句最扎心:老百姓的苦难无处申诉,怎能不怨恨当官的呢?
全诗用白描手法,像邻居聊天般讲述一个"好官没好报"的故事。最精彩的是结尾的反问,表面写百姓怨官,实则暗讽上级官僚不察民情。这种"说半句留半句"的手法,比直接骂官更让人回味,就像现在网友用反讽表达不满一样高级。通过一个小县官的遭遇,折射出古代基层官吏的困境:对上要完成指标,对下要体恤民情,两头受气。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