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天目祈雨
伏谒三池上,难穷一壑幽。
万山从此起,众水尽分流。
暑雨虽愆夏,阴风镇若秋。
天高还有目,地险好回头。
御府金奁赐,仙坛铁板投。
不须忧旱魃,直是起潜虬。
圣主思霖切,微臣尽日留。
精诚三祷罢,神听一闻不。
霶霈斯为泽,迟回恐作羞。
奉常司典礼,秋报敢忘优。
万山从此起,众水尽分流。
暑雨虽愆夏,阴风镇若秋。
天高还有目,地险好回头。
御府金奁赐,仙坛铁板投。
不须忧旱魃,直是起潜虬。
圣主思霖切,微臣尽日留。
精诚三祷罢,神听一闻不。
霶霈斯为泽,迟回恐作羞。
奉常司典礼,秋报敢忘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官员为百姓祈雨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微妙关系。
开篇写官员来到天目山三池边祈雨,眼前幽深的山谷和分流的溪水,暗示自然力量的宏大。虽然正值盛夏,但山中阴风阵阵像秋天一样凉爽,这里用气候异常暗示旱情严重。
中间部分写祈雨仪式:皇帝赐下金盒法器,官员向仙坛投掷铁板,表现出对神灵的虔诚。诗人用"旱魃"(旱魔)和"潜虬"(潜伏的龙)的对比,表达希望神龙降雨驱赶旱魔的愿望。
结尾写官员日夜守候、多次祈祷,担心雨水迟迟不来会让百姓失望。最后提到秋季丰收时要记得报答神灵恩德,体现了古人"敬畏自然、感恩回馈"的传统思想。
全诗通过祈雨这件事,展现了古代官员的责任心,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诗中既有对旱情的忧虑,也有对神灵的虔诚,更有对百姓的关怀,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