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南华
挟策自羽龄,周览南华书。
茫然访道志,欲驾将焉如。
朅来南华道,始识其故墟。
尘迹寄委蜕,万事同蘧庐。
想其为吏时,傲世乐有馀。
天地等毫末,轩冕同锱铢。
三公礼荜户,万乘尊褐夫。
去古邈已远,浇风日沦胥。
得丧嚇腐鼠,怒悦纷众狙。
材否笑鹜雁,断续伤鹤凫。
钓台已湮没,漆城称荒芜。
恨不见斯人,逍遥与之俱。
还淳以反朴,抚俗归黄虞。
神交付恍惚,日暮犹踌躇⑴。
茫然访道志,欲驾将焉如。
朅来南华道,始识其故墟。
尘迹寄委蜕,万事同蘧庐。
想其为吏时,傲世乐有馀。
天地等毫末,轩冕同锱铢。
三公礼荜户,万乘尊褐夫。
去古邈已远,浇风日沦胥。
得丧嚇腐鼠,怒悦纷众狙。
材否笑鹜雁,断续伤鹤凫。
钓台已湮没,漆城称荒芜。
恨不见斯人,逍遥与之俱。
还淳以反朴,抚俗归黄虞。
神交付恍惚,日暮犹踌躇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过南华》是作者游览南华道(庄子故里)时有感而发,借庄子思想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寻访庄子遗迹的困惑(前6句)
诗人从小读《庄子》,但对其中道理似懂非懂。如今亲临庄子故乡,看到破败的遗迹("尘迹寄委蜕"),更觉人生如寄(万事如临时旅舍),开始理解庄子为何辞官隐居——他看透功名如尘土("天地等毫末,轩冕同锱铢"),连帝王都敬重这位布衣思想家。
2. 批判现实社会的浮躁(中间12句)
诗人痛心当下世风日下:人们像吓唬腐鼠的猫头鹰般争夺利益(得丧嚇腐鼠),像被耍的猴子般喜怒无常(怒悦纷众狙)。用庄子典故讽刺现实:大材小用(鹜雁比喻人才被嘲笑),真情断裂(鹤凫象征纯真被伤害)。漆园(庄子工作地)荒芜,暗喻纯真思想被遗忘。
3. 渴望回归本真的感慨(最后6句)
诗人怅恨不能与庄子同游,向往回归淳朴的上古时代("黄虞"指黄帝尧舜)。结尾"神交""踌躇"体现矛盾:既心驰神往,又因现实羁绊而徘徊,这种纠结恰恰呼应了庄子"逍遥游"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全诗魅力在于:
- 用"腐鼠""猴子"等生动比喻,把庄子哲学通俗化
- 通过古今对比(庄子时代vs当下),批判功利社会
- 结尾的犹豫非常真实,普通人面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普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