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五日从德俭大夫游卢山圣境坐中作以纪一时异事

明庭事业青云上,暂屈鸣弦非所望。
闻有灵踪在境中,何从挥鞭时一访。
石路盘纡入道家,老松偃蹇枝槎枒。
昔年煮药卢童子,尝闻白日乘云霞。
红尘不到神仙窟,殿宇荒凉古突兀。
海近幽深春未来,寒风吹池水生骨。
厚冰无文印沈冥,一泓斜卧云母屏。
屏底有物色如玉,隐隐结就浮图形。
澄澄照眼琉璃莹,还同倒影落明镜。
殆非人巧出天工,聋俗安知凡与圣。
吾皇德泽被四夷,产此正是兴龙时。
画图难展丹青手,聊作升平瑞应诗(《山左金石志》卷一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跟随德俭大夫游览卢山圣境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奇景和神话传说的赞叹。

开头四句写作者虽然仕途顺利("明庭事业青云上"),但更向往探访灵异之地。这里用"暂屈鸣弦"比喻暂时放下公务,表现出对山水之乐的向往。

中间部分生动描绘了卢山景色:蜿蜒的石路通向道观,苍劲的老松枝干盘曲。通过"卢童子白日乘云霞"的传说,为景物增添神秘色彩。"红尘不到神仙窟"等句用荒凉的殿宇和刺骨寒风,烘托出仙境与凡尘的隔绝感。

最精彩的是对冰池奇观的描写:厚冰如无纹的云母屏风,冰下隐约可见玉色浮图形状,澄澈如琉璃倒影。这里用"天工"二字强调自然造化的神奇,普通人("聋俗")难以领会其中玄妙。

最后将自然奇观与歌颂时代相联系:把冰纹比作祥瑞之兆,归功于皇恩浩荡。虽然难以用画笔记录,但可以用诗歌传颂这太平盛世的吉兆。

全诗巧妙融合写景、叙事与抒情,通过现实景物引发神话联想,最终落脚于对时代的赞颂。诗中"寒风吹池水生骨"等句生动传神,冰纹描写的虚实相生尤其精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美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