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高千丈,清泉应六时。

现代解析

这首短诗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美又灵动的自然画面。

前一句"绝壁高千丈"像用斧头劈出来的一样,五个字就刻画出陡峭山崖的险峻——悬崖几乎垂直插入云端,高得让人头晕目眩。这种夸张的高度描写(千丈)不仅展现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暗含人类面对自然时的那种震撼与敬畏。

后一句"清泉应六时"突然转入动态描写:清澈的山泉不分昼夜地流淌,"六时"指代全天各个时辰,暗示泉水永不停歇的生命力。这里用拟人化的"应"字,仿佛泉水是有灵性的,在按时应答着大山的呼唤。

两句话形成绝妙对比:静默的绝壁与流动的泉水,刚硬的岩石与柔软的水流,永恒的矗立与持续的奔涌。这种对立统一展现出大自然既雄伟又灵动的双重美感,就像一幅水墨画中同时存在力透纸背的斧劈皴和细腻流动的波纹线。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准捕捉,悄悄传递出对山水之美的惊叹,以及物我两忘的禅意境界。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歌最迷人的特点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