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寄广信李遵度承制

蓟北更千里,汉唐为极边。
奈何今境土,不复旧山川。
虎帐兵家重,雕弓嗣子传。
他年勒功处,无使后燕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写给一位驻守边疆的将领李遵度的,主题是感慨边疆变迁、勉励友人建功立业。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边疆变化:蓟北(今河北北部)在古代汉唐时期已经是中原王朝最远的边境,但如今这片土地却不再是当年的山川风貌(暗示被外族占领)。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国土沦丧的痛心。

后四句转为对友人的嘱托:先说军营是兵家重地,雕弓(象征武艺)要传给下一代,这是肯定友人作为将门之后的责任。最后用"燕然山"典故(东汉窦宪破匈奴后在此刻石记功),鼓励友人将来要像古代名将一样在边疆立下战功,但特别叮嘱"不要让功绩只能刻在燕然山"——言外之意是希望他能收复失地,把功绩刻在更远的、本该属于我们的疆土上。

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土沦丧的沉痛,又有对友人的殷切期待,最后一句尤其巧妙,用典故却翻出新意,把勉励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有力。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