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夫人(黄京父之母)

笄年踰十便孀居,苦教孤儿共瘁劬。
咸叹邹公如令子,不知冀缺是贤夫。
贫能守志人难及,养不酬心世所吁。
我咏国风长大息,共姜谁谓在今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年轻守寡的母亲(杨夫人)含辛茹苦抚养儿子的感人故事。

开头两句说杨夫人十几岁就守寡,独自辛苦抚养孤儿。"瘁劬"这个词生动描绘了她操劳到憔悴的样子。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人们都夸她儿子像古代贤人邹公一样优秀,却不知道她丈夫(冀缺)生前也是贤德之人;她虽然贫穷却坚守节操,这种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情况让人叹息。

最后两句最有深意:诗人读《诗经》时总感叹"共姜"(古代著名贞洁烈妇)那样的女子再也找不到了,但眼前的杨夫人不就是现代版的共姜吗?这里用古今对照,既赞美了杨夫人的品德,也暗示传统美德并未消失。

全诗通过具体生活细节(早寡、教子、守贫)和古今人物的类比,塑造了一位坚韧顽强的母亲形象。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反问——谁说当今没有好女子?就在我们身边啊。这种接地气的赞美比空泛歌颂更有力量。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