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行(并序。)
丰城昔在至元岁,寇贼纷纷乱如鬼。
是时廖生抱母行,不死白刃天有情。
固知至愿天必感,母子全活见太平。
廖生虽死犹未死,往往遗民言此事。
有如江革遭乱离,负母逃潜经险阻。
情词恻恻贼舍之,孝德还堪耀今古。
乌乎薄俗𤡔獍同,墓上请看纯孝子。
是时廖生抱母行,不死白刃天有情。
固知至愿天必感,母子全活见太平。
廖生虽死犹未死,往往遗民言此事。
有如江革遭乱离,负母逃潜经险阻。
情词恻恻贼舍之,孝德还堪耀今古。
乌乎薄俗𤡔獍同,墓上请看纯孝子。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廖生的孝子在乱世中保护母亲的故事,歌颂了孝心的伟大力量。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背景介绍(前四句):
用"寇贼纷纷乱如鬼"描写元朝至元年间的动荡社会,就像鬼怪横行一样可怕。廖生在这样的乱世中抱着母亲逃难,竟然能在刀光剑影中活下来,诗人认为这是老天被他的孝心感动了。
2. 故事延伸(中间六句):
诗人把廖生比作古代著名孝子江革(东汉人,战乱时背着母亲逃难)。通过"情词恻恻"这个细节,生动描写廖生向强盗求情时的诚恳模样,连强盗都被打动而放过他们。诗人认为这种孝德光辉足以照耀古今。
3. 现实对比(最后两句):
诗人感叹现在社会风气败坏,有些人像传说中吃父母的恶兽"獍"一样不孝。而廖生墓前"纯孝子"的称号,正是对当下不良风气的强烈对比。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乱如鬼"这样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乱世的恐怖
- 通过具体故事展现抽象的道德,比单纯说教更有感染力
- 用古代孝子江革作类比,加深了故事的历史厚重感
- 结尾的古今对比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对孝道的思考
全诗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人性的光辉(如孝心)也能创造奇迹,这种美德永远值得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