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希
京城名利涂,车马相奔驰。
其间取富贵,往往输巫医。
前后十数辈,身没名已隳。
独有许希者,蕴蓄何瑰奇。
始自下蔡来,所处尤喧卑。
西市三十年,汩汩无人知。
一朝仗至艺,骤登文石墀。
三针愈上疾,神速不移时。
酬以六尚官,著籍通端闱。
旌以三品服,佩紫垂金龟。
于时称谢毕,西向复陈仪。
当宁惊且问,历历宣其辞。
臣传扁鹊术,遇主今得施。
特此一展谢,臣心不自私。
主上惜其意,击赏为嘘唏。
仍给水衡钱,国西命立祠。
复加灵应号,金额照华榱。
自此辇毂下,求祷何祁祁。
我过庆成坊,见之心且悲。
秦医术虽妙,五腑及四肢。
所习得其人,千龄祀不亏。
鲁圣术至大,帝道与民彝。
所习非其人,一朝反相持。
小吏师荀况,窃为辨说资。
作相劝焚书,诈云愚蚩蚩。
后之为儒者,其心皆李斯。
昔在布衣日,动守先王规。
朝谈十二经,夕诵三百诗。
依凭稽古力,荣进无他歧。
及居庙堂上,长剑冠峨巍。
自谓天所赋,焉知有宣尼。
宣尼断袭封,十经寒暑移。
他姓为邑官,乡老皆惊疑。
上章寝不报,九重遭面欺。
谏官不举失,御史不言非。
尽为许希笑,得路忘先师。
其间取富贵,往往输巫医。
前后十数辈,身没名已隳。
独有许希者,蕴蓄何瑰奇。
始自下蔡来,所处尤喧卑。
西市三十年,汩汩无人知。
一朝仗至艺,骤登文石墀。
三针愈上疾,神速不移时。
酬以六尚官,著籍通端闱。
旌以三品服,佩紫垂金龟。
于时称谢毕,西向复陈仪。
当宁惊且问,历历宣其辞。
臣传扁鹊术,遇主今得施。
特此一展谢,臣心不自私。
主上惜其意,击赏为嘘唏。
仍给水衡钱,国西命立祠。
复加灵应号,金额照华榱。
自此辇毂下,求祷何祁祁。
我过庆成坊,见之心且悲。
秦医术虽妙,五腑及四肢。
所习得其人,千龄祀不亏。
鲁圣术至大,帝道与民彝。
所习非其人,一朝反相持。
小吏师荀况,窃为辨说资。
作相劝焚书,诈云愚蚩蚩。
后之为儒者,其心皆李斯。
昔在布衣日,动守先王规。
朝谈十二经,夕诵三百诗。
依凭稽古力,荣进无他歧。
及居庙堂上,长剑冠峨巍。
自谓天所赋,焉知有宣尼。
宣尼断袭封,十经寒暑移。
他姓为邑官,乡老皆惊疑。
上章寝不报,九重遭面欺。
谏官不举失,御史不言非。
尽为许希笑,得路忘先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许希的民间医生的故事,通过对比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知识分子的堕落。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金额照华榱")讲许希的发迹史。他原本是西市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医生,靠真本事用三针治好了皇帝的病,获得高官厚禄。但他不忘本,当众感谢自己的老师扁鹊,皇帝被感动,还给他建祠堂。这说明许希虽然飞黄腾达,但保持医者仁心,懂得感恩。
第二部分("自此辇毂下"到"得路忘先师")是强烈对比。先拿扁鹊和孔子做比较:扁鹊的医术虽是小道,但只要传给对的人,就能流芳千古;而孔子的治国大道如果传给错的人(比如李斯),反而会害人。接着痛批那些读书人:他们没当官时满口仁义道德,一旦掌权就忘本,甚至打压儒家正统。这些人和不忘师的许希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几句特别犀利,说现在这些当官的都像李斯(建议焚书坑儒的奸臣),而那些谏官御史都装聋作哑,活该被许希这样的真君子嘲笑。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 1. 用小人物的真性情反衬大人物的虚伪 2. 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很多读书人求官时满口圣贤书,当官后就把学问当垫脚石 3. 提出深刻问题:真正的学问不在于死读经典,而在于能否知行合一
语言生动形象,比如用"朝谈十二经,夕诵三百诗"讽刺伪君子,用"得路忘先师"画龙点睛。通过许希的小故事,折射出大时代的知识分子困境,至今读来仍发人深省。
颜太初
徐州彭城人,字醇之,号凫绎处士。第进士。博学有才,慷慨好义。喜为诗,多讥切时事。历莒县尉、临晋主簿,累迁南京国子监说书。卒年四十余。著书号“洙南子”。有《淳曜联英》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