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人新制琴囊赠以诗

每惜蛛丝十指萦,琴囊借得自琼琼。外铺古锦鸳鸯厚,中衬文绫蛱蝶轻。

凤尾稍宽愁更剪,螺纹微损恨难成。休教粉壁时时挂,懒作幽兰积雪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精心制作琴囊赠予他人的情景,字里行间透露出细腻的情感和生活趣味。

前两句写女子不惜耗费精力,用灵巧的双手反复编织琴囊("蛛丝十指萦"),这个琴囊是从名叫"琼琼"的人那里借来的。这里"蛛丝"比喻丝线的纤细,暗示制作的精细程度。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琴囊的材质和制作过程:外层是绣着鸳鸯的厚实古锦,内衬是印着蝴蝶花纹的轻薄绫罗。在修改时,因为凤尾花纹稍宽需要修剪而发愁,又因螺纹图案稍有瑕疵而感到遗憾。这些细节既展现了琴囊的精美,也透露出制作者追求完美的心理。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叮嘱:别总把这琴囊挂在白墙上,否则琴儿会变得懒散,不再发出清幽的琴声。这里用拟人手法,把琴想象成会因舒适环境而懈怠的人,既幽默又充满生活气息。

全诗通过制作琴囊这件小事,展现了古代女子的心灵手巧,以及文人雅士生活中的小情趣。诗人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把一件普通的手工艺品写得生动传神,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细微之处的美好。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