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诠律师院(以下见《统签》)

锦溪光里耸楼台,师院高凌积翠开。
深竹杪闻残磐尽,一茶中见数帆来。
焚香只是看新律,幽步犹疑损绿苔。
莫讶题诗又东去,石房清冷在天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锦溪边的禅院,展现了宁静超脱的修行生活,同时透露出诗人对禅意的向往。

首联"锦溪光里耸楼台,师院高凌积翠开"用明快的笔触勾勒出禅院的环境:溪水泛着波光,禅院楼台高耸,被郁郁葱葱的青山环抱。"耸"和"凌"字让画面有了立体感,仿佛能看到禅院居高临下的气势。

颔联"深竹杪闻残磐尽,一茶中见数帆来"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细节描写,营造出禅院的幽静氛围。在竹林深处听到隐约的钟磬声,品茶时不经意望见江上的帆影,这种闲适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禅修的清净自在。

颈联"焚香只是看新律,幽步犹疑损绿苔"写禅师的日常生活:研读佛经时焚香静心,在庭院漫步时都小心翼翼,生怕踩坏青苔。这两个细节既表现了禅师的虔诚,也暗示了修行者对自然万物的珍视。

尾联"莫讶题诗又东去,石房清冷在天台"是诗人的自述:不要惊讶我题诗后又将东行,因为真正的清净修行之地(以天台山石房为象征)始终在那里。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清净修行的向往,也暗示了尘世奔波与心灵归宿之间的矛盾。

全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生活细节,展现了禅院清幽脱俗的氛围。诗人没有直接说理,而是让读者通过画面感受禅意生活的美好,最后点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