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忆南湖旧游用朱小岑先生依真飘帛塘观荷韵

长卿游倦,恰年时、画里都是愁中。
湖上大堤堤上路,天涯见说能通。
流水三生,淩波一霎,娇眄隔香红。
垂杨踠地,那时亭北阑东。
谁念芳字题残,红牙拍遍,换羽更移宫。
目送横塘天样阔,香雾何事惺忪。
一叶颦秋,万花妆晚,肠断到东风。
鸳鸯在否,梦云犹带疏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回忆南湖旧游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深深怀念和惆怅。

上片开篇"长卿游倦"用司马相如的典故,暗示自己像古人一样对漂泊生活感到疲惫。"画里都是愁中"点明回忆中的美景都蒙上了愁绪。接着描写湖堤小路,用"天涯见说能通"这种夸张说法,表现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流水三生"借用佛教轮回概念,暗指缘分短暂如"淩波一霎",只能隔着花丛远远相望。垂杨、亭台等景物描写,勾勒出当年与友人共游的具体场景。

下片转入更深沉的感慨。"芳字题残"指当年题写的诗句已残缺不全,"红牙拍遍"用乐器典故表现曲调变换,暗喻世事变迁。"横塘天样阔"的壮阔景象与"香雾惺忪"的朦胧形成对比,烘托迷茫心境。用"一叶知秋"的典故,以"颦秋"拟人化描写,将万花凋零与内心伤痛相连。结尾"鸳鸯在否"的设问,表达对旧友的牵挂,而"梦云疏钟"的意象,将这份思念延伸到梦境中,余韵悠长。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将景物与情感完美融合。作者用典自然而不晦涩,如"长卿""红牙"等典故都服务于情感表达。词中"娇眄隔香红""万花妆晚"等描写色彩明艳,而"愁""肠断"等词又透着哀伤,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最后以疑问句作结,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十分耐人寻味。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