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鱼①

介属鱼其名,雌雄同一束。
爬沙苦无力,安用十二足。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叫鲎鱼的海洋生物,并借此暗含了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讽刺。

前两句"介属鱼其名,雌雄同一束"直接点出鲎鱼的特点:虽然名字带"鱼"字,但其实是甲壳类动物(介属),最特别的是它们总是雌雄成对出现,像绑在一起似的。这里用"同一束"这个生活化的比喻,让人马上能想象出鲎鱼成双成对的样子。

后两句"爬沙苦无力,安用十二足"是精彩之处。诗人观察到鲎鱼虽然长着很多腿(实际是6对附肢),但在沙滩上爬行时却显得很笨拙。这里用"苦无力"三个字活画出它费力爬行的模样,而"安用十二足"更像是在调侃:长这么多腿有什么用呢?看似在说鲎鱼,实则可能暗讽那些徒有其表、实际无能的人或事物。

全诗妙在: 1. 观察细致,抓住鲎鱼最显著的特征 2. 语言像聊天一样自然,用"安用"这种口语化表达增强趣味性 3. 表面写生物习性,内里藏着对社会现象的幽默批评 4. 短短20个字就完成从观察到思考的完整过程

这种借物讽喻的手法,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体会到诗人的智慧,正是古典诗词"小中见大"的魅力所在。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