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吴大村居(丙戌)

泛舟经谷口,迢递入林端。
一径野烟夕,孤村返照寒。
榴花赤玛瑙,竹色青琅玕。
满酌主人酒,休歌行路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吴大村居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的田园气息和真挚的友情。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船穿过山谷,沿着蜿蜒的水路慢慢驶入树林深处。"迢递"这个词给人一种悠远、曲折的感觉,仿佛带着读者一起缓缓进入这个远离尘嚣的地方。

中间四句是整首诗的精华,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乡村傍晚的美景。夕阳下,野外的炊烟袅袅升起,孤零零的村庄笼罩在寒冷的余晖中。这里"孤村返照寒"写得特别传神,既写出了傍晚时分的凉意,又透着一丝孤独感。接着诗人用两个绝妙的比喻:石榴花红得像玛瑙一样鲜艳,竹子的颜色如同青玉般翠绿。这两个比喻不仅色彩鲜明,而且把普通的花草提升到了珍宝的层次,可见诗人对这片景色的喜爱。

最后两句写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斟满美酒,劝他不要唱那些诉说旅途艰辛的歌曲。这里既表现了主人的好客,也暗示诗人在这里找到了暂时的慰藉,可以放下旅途的疲惫。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有远景(山谷、树林)、中景(村庄、小径)、近景(石榴、竹子),最后定格在主人和诗人对饮的特写上。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把一次普通的乡村拜访写得如此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和友情的温暖。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