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桃花盛开的动人画面,通过细腻的比喻和生动的联想,展现了桃花的娇艳与风情。
首联"桃花映户复临池,闻道秾芳满上枝"开门见山,写桃花盛开的美景:粉红的桃花映照着门窗,又倒映在池水中,听说最茂盛的花朵都开在高处的枝头。这里用"秾芳"形容花朵的繁茂芬芳,让人仿佛闻到花香。
中间两联用四个精巧的比喻描写桃花:
1. "误落自依裙带绣":飘落的桃花瓣像不小心落在绣花裙带上的装饰
2. "乍开犹学口痕脂":初绽的桃花像女子刚涂抹过口红的嘴唇(评语说这个比喻特别柔美)
3. "添妆影入玄云鬓":桃花映照的影子像是为乌云般的发髻添了妆容
4. "折寄香随锦字诗":折下的桃花带着香气,仿佛能随着写在锦缎上的情诗一起寄给远方的人
尾联"借问世间谁得似,郑家红袖倚门时"用问句作结:要问世间什么能比得上这桃花,大概只有郑家那位红袖倚门的女子了。这里把盛开的桃花比作倚门而立的红衣美人,既写花又写人,风情无限。
全诗把桃花比作各种女子妆容和饰物,通过"裙带绣"、"口痕脂"、"云鬓"、"红袖"等女性意象,赋予桃花柔美的生命力。诗人观察细致,比喻新颖,将静态的桃花写得活色生香,展现了春天里桃花动人的神韵。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