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遭遇大雨,同时回忆起两位已故好友的悲痛心情。
第一句"政条留邑乘"可以理解为:作者在雨中赶路时,看到路边的村庄还保留着一些政治告示(政条),暗示着生活的痕迹。但"归榇阻秦云"笔锋一转,说运送棺材(归榇)的队伍被大雨(秦云)所阻,带出了死亡的主题。
后两句更显沉痛。"出拜多襁褓"写路上看到很多抱着婴儿(襁褓)的人出来祭拜,而"儿啼讵忍闻"则说婴儿的哭声让人不忍卒听。这里用婴儿的啼哭反衬死亡的沉重,生与死的对比格外强烈。
整首诗通过三个画面:雨中赶路、送葬受阻、婴儿哭祭,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哀思。最打动人的是最后婴儿啼哭的细节,让抽象的悲伤变得具体可感。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悲痛,但通过这几个生动的场景,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哀伤。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