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古代底层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愤懑。
前两句通过穿衣吃饭的对比,揭示社会不公:穿粗布衣的平民(褐衣)反而要替穿官服的权贵(衮衣)操心,吃肉的官员(肉食者)哪能理解吃野菜的百姓(藿食者)的疾苦。这种"替皇帝着急"的讽刺,就像现代人说"打工的替老板操心豪宅贷款"一样犀利。
后两句更直白:想借把尚方宝剑(斩马剑)来除恶,却发现根本借不到,只能半夜在灯下摩挲着自己的佩剑(吴钩)生闷气。这就像现代人面对不公时,想举报却发现投诉无门,只能在家握拳咬牙。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社会矛盾,转化成"穿衣吃饭借武器"这些具体的生活场景。作者不直接骂街,而是用"看吴钩"这个动作收尾,那种憋屈感反而更强烈了——就像现在人发朋友圈晒张加班照,什么都不说却什么都说了。这种含蓄又有力的表达,正是古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区仕衡
(1217—1277)广州南海人,字邦铨。入太学为上舍生。慷慨有智略,以天下为己任。尝上书论贾似道误国,又陈恢复之策,皆不为用。归而讲学九峰书院,人称九峰先生。诗文典雅。有《九峰集》、《理学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