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拳石菖蒲

岩泉潠洒著根纤,拳石相依自纠缠。
土叶渐除青带冗,细茎初发绿毛鲜。
一尘不许渭幽雅,百草谁能并洁娟。
日课苍头注新汲,要移林壑在庭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生长在岩石缝隙中的菖蒲,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平凡植物的不凡之美。

前四句像一组特写镜头:我们看到清澈的山泉滋润着菖蒲纤细的根须,它和石头紧紧缠绕共生。随着生长,它褪去枯黄的旧叶,新生的嫩茎像翠绿的绒毛般鲜亮。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贫瘠的岩石缝里也能蓬勃生长。

后四句转入更深层的思考:诗人说这株菖蒲有着不染尘埃的高洁品格,在百花中独树一帜。他每天让仆人打来新鲜泉水浇灌,是想把山林野趣"搬"到自家院子里。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以及想将高洁品格"移植"到日常生活中的追求。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通过一株不起眼的野草,发现了自然造物的神奇。石头缝里的菖蒲,既展现了逆境求生的坚韧,又象征着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这种以小见大、物我交融的写法,让普通植物有了人格化的魅力,也体现了古人"一花一世界"的审美智慧。

徐侨

(1160—1237)婺州义乌人,字崇甫。早从学于叶邽。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调上饶主簿,始登朱熹之门,熹称其明白刚直,命以“毅”名斋。入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直宝谟阁、江东提点刑狱,以忤史弥远劾罢。理宗端平初被召,迁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入觐,手疏数千言,上劘主阙,下逮群臣,无所回隐。进工部侍郎。因疾乞休,以宝谟阁待制奉祠。卒谥文清。有《毅斋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