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京师得雨志喜
江南恒苦春雨多,冀北恒苦春雨少。
苦少常年我惯经,苦多今来始略晓。
江南冀北皆赤子,目击耳闻究殊道。
麦将欲秀菜绽花,春雨正佳未致潦。
苦多即目已纾怀,苦少驰望燕云表。
置邮喜复接佳音,一犁普遍今春早。
顷刻兼消两地愁,况复溟濛烟景好。
苦少常年我惯经,苦多今来始略晓。
江南冀北皆赤子,目击耳闻究殊道。
麦将欲秀菜绽花,春雨正佳未致潦。
苦多即目已纾怀,苦少驰望燕云表。
置邮喜复接佳音,一犁普遍今春早。
顷刻兼消两地愁,况复溟濛烟景好。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南方和北方对春雨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心系天下百姓的仁爱之心。
江南(长江以南)常年为春雨过多发愁,而冀北(河北北部)却总嫌春雨太少。作者说自己早已习惯北方缺雨的苦恼,如今来到南方才真正体会到雨水过多的烦恼。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百姓都是国家的子民,但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的境况却如此不同。
诗中描绘了生动的农耕图景:麦子正要抽穗,菜花正在绽放,这时候的春雨本是最适宜的,但千万不能演变成洪涝。看到南方适度的春雨已让人宽心,但想到北方干旱又不禁遥望燕山方向。这时突然接到北方来信,说今年春天雨水充足,耕犁已能顺利耕作。
最后两句写得最妙:一个好消息瞬间消除了南北两地的忧愁,更何况眼前还有烟雨朦胧的美景。这里把民生疾苦与自然美景巧妙结合,体现了作者既关心百姓生计,又能欣赏自然之美的豁达胸怀。
全诗语言朴实如话,通过南北对比、苦乐转换,展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最后以双重的喜悦收尾,读来令人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