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根笔筒

卉木知何种,盘根见此馀。
居然逭劫火,可以付中书。
密理成文采,生机忆始初。
翰筵佐清供,外朴内涵虚。

现代解析

这首《树根笔筒》写的是一件用树根做成的笔筒,通过描绘它的外形和内涵,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造化和文人雅趣的欣赏。

前两句写作者看到这个树根笔筒时,已经认不出它原本是什么树种,只看到盘曲交错的根部被做成了笔筒。"逭劫火"意思是逃过了被火烧毁的命运,现在可以放在书桌上使用。这里用拟人手法,让树根有了"逃过一劫"的生动感。

中间四句是重点。"密理成文采"说树根天然的纹理就像精心雕刻的花纹,"生机忆始初"让人联想到它当初在土里生长的旺盛生命力。这两句把普通的树根升华成了有艺术价值的物件,又暗含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

最后两句总结:这个笔筒虽然外表朴实,但内里空灵有韵味,很适合放在文人雅士的书桌上。"外朴内涵虚"是点睛之笔,既形容笔筒外表朴素内里中空的特点,又暗喻做人要像这个笔筒一样,外表朴实但内心虚怀若谷。

全诗最妙的地方在于:通过一个日常小物件,既展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手艺,又寄托了文人追求自然本真、注重内在修养的精神追求。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让读者在欣赏树根笔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更深层的人生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