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讲了一个老年才子的无奈。
第一句"谢傅凄凉已老年"说一位姓谢的老先生晚年过得很冷清。这里用"谢傅"代指有才华的人,就像我们现代说"某教授"一样。
第二句"胡琴羌笛怨遗贤"写他只能靠弹琴吹笛来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遗贤"二字点明他的才华被埋没了。
第三句"使君于此虽不俗"表面夸赞这位官员品味高雅,实际上暗含讽刺——你虽然懂得欣赏艺术,但...
最后一句"挽断髭须谁见怜"最扎心:老先生愁得把胡子都捻断了,可又有谁会真正同情他呢?这个生动的细节把知识分子的辛酸写得入木三分。
全诗就像在讲一个现代故事:有才华的老学者不受重用,当官的表面上尊重文化人,实际上根本不在乎他们的处境。诗人用日常化的比喻(弹琴、捻胡子)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这种"文化人的困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