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王正仲熙宁郊祀二十韵

骏命膺长发,鸿图本慎徽。八方星拱极,四海日升晖。

旧典增咸秩,弥文示表微。圣时均玉烛,天统正璿玑。

南极迎阳复,阴泉候气归。积高常眷顾,昭孝每毋违。

羽卫来双阙,和銮并六飞。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旂。

帐殿层城暮,金波列宿稀。严更虚夜鼜,雕辇下彤闱。

广乐千人唱,升烟万目睎。众神知受记,象物竞来依。

陟降兼明察,圆方比范围。送音仍鬻鬻,畀福想霏霏。

霈泽苏群动,春阳畅墐扉。庆深周揭厉,感极至歔欷。

多士参鸣玉,微生厕皂衣。肃雍瞻帝武,奉引近天威。

儒馆鹓鸾旧,长谣锦绣辉。因知子云赋,何足颂巍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模仿皇帝郊祀典礼的应制诗,用华丽庄重的语言描绘了一场宏大的皇家祭祀仪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皇家气派的视觉盛宴
诗人用"骏命""鸿图"开篇,像电影开场般展现王朝的恢弘气象。把皇帝比作北极星("拱极"),四方臣民如众星环绕;用"龙虎旗""羽卫双阙"等画面,带我们看见禁军仪仗的威严阵容。最震撼的是"广乐千人唱"的场景——上千人的乐队齐奏,香烟缭绕中万民仰望,仿佛众神都来见证这场仪式。

2. 天人感应的哲学内核
诗中藏着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南极迎阳""阴泉候气"暗合二十四节气,皇帝通过祭祀与天地对话;"霈泽苏群动"说春雨滋润万物,就像皇恩泽被苍生。这种仪式不是表演,而是古人认为维系世界运转的重要仪式。

3. 文人情怀的巧妙寄托
在歌颂的表面下,诗人悄悄流露知识分子的谦卑。自称"微生厕皂衣"(穿着低级官服的小人物),用"何足颂巍巍"结尾,表面说自己的诗配不上盛典,实则暗示:比起形式隆重的祭祀,真正的治国之道更值得关注。

全诗就像一部4D的祭祀纪录片,既有金碧辉煌的视觉冲击,又包含"敬天爱人"的古老智慧,最后还藏着文人含蓄的社会观察。虽然用词华丽,但核心是展示中国古代政治与自然、人与宇宙的特殊关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