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雅致的夜晚聚会场景,充满生活情趣和艺术气息。
前两句"烛气烘人暖,帘丝透月来"就像电影开场镜头:烛光让室内暖意融融,月光透过帘子洒进来。这里用"烘"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感受到烛光的温度。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聚会细节:
- "近花安饮几":把酒桌摆在花丛旁边,边赏花边喝酒
- "分筱出重台":可能是说从茂密的竹林间隐约看到远处的楼台
- "细曲龙香拨":有人在弹奏精致的龙香拨乐器(一种古代弦乐器)
- "清酣鹄卵杯":用洁白如玉的酒杯畅饮
最后两句"彻明尚不去,安肯见灯回"最有趣:天都亮了还不舍得走,怎么会愿意看到仆人举灯来催回家呢?这种赖着不走的小心思特别真实可爱。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个vlog:
1. 先拍环境(烛光月色)
2. 再拍布置(花间酒席)
3. 拍活动(音乐美酒)
4. 最后拍大家玩到忘情的天亮时分
诗人没有直接说"多开心",但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个夜晚的美好。这种"用画面说话"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