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多景楼

大山千丈青岧峣,长江万古铺琼瑶。
银河倒影落天堑,海门日日来春潮。
伟哉孙刘辈,壮志摩云霄。
只今英雄遗草木,秋霜肃杀寒不凋。
朱阑仄上横斗杓,烟峦直下明金焦。
黄鹤山空杜鹃老,鸳鸯渚冷芙蓉娇。
人间笑傲输渔樵,犹将举废论前朝。
万岁岭,千秋桥,月明尚有人吹箫,月明尚有人吹箫。

现代解析

这首《登多景楼》用壮阔的山水画卷带出历史感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上片写景如电影开场
前四句像航拍镜头——巍峨青山像千丈高的翡翠屏风,长江像铺开的万古白玉带。银河倒映在江面,入海口每天涌来春潮。这些景物不是静态的,而是带着"千丈""万古""日日"的时间纵深感,让人自然联想到历史长河。

中片历史人物登场
突然切换到三国特写:用"伟哉"赞叹孙刘联盟的壮志,但马上镜头一转——英雄已成草木,唯有秋霜中不凋的松柏(暗喻精神不死)。这里藏着对比:自然永恒 vs 人生短暂,英雄已逝 vs 精神长存。

下片时空交错
"朱阑""烟峦"是实景,而"黄鹤山空""鸳鸯渚冷"突然虚化,用杜鹃老去、芙蓉娇艳暗示朝代更替。最妙的是结尾:渔樵(普通人)笑谈古今,"万岁岭""千秋桥"这些地名听着霸气,如今只剩月下箫声——就像电影结尾的空镜头,说书人散去,唯有箫声回荡。

全诗点睛之笔
重复两次的"月明吹箫"最耐人寻味:历史如江水东流,但明月依旧,箫声依旧。普通人用说笑的方式记住历史,比帝王追求的"万岁""千秋"更真实持久。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把沉重的历史感化作月光下的悠悠箫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