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和宫
太和之山上插空,盘旋起伏如苍龙。
何年养就精灵气,至今鳞甲生秋风。
秋风起兮山四雾,苍龙耸角如天柱。
扬鬐势欲吞天池,横海妖鲸泣无寓。
我来岂是凌虚人,翩而凝与太清邻。
安得乘龙行上界,睥睨六合之纷纶。
纷纶尘氛竞相起,江河东下何时已。
太清中含一点灵,神与名山至今俱不死。
何年养就精灵气,至今鳞甲生秋风。
秋风起兮山四雾,苍龙耸角如天柱。
扬鬐势欲吞天池,横海妖鲸泣无寓。
我来岂是凌虚人,翩而凝与太清邻。
安得乘龙行上界,睥睨六合之纷纶。
纷纶尘氛竞相起,江河东下何时已。
太清中含一点灵,神与名山至今俱不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太和山),把它比作一条盘旋的苍龙,充满神秘和力量。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山的雄伟和灵动:山势如龙鳞在秋风中闪烁,山顶的雾气让它像龙角直插天际,甚至想象这条龙要吞没天池,吓得海里的妖鲸无处藏身。
但诗人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借景抒怀。他谦虚地说自己并非神仙,却因站在高山之巅,感觉离天很近,甚至幻想乘龙飞升,俯瞰人间纷扰。最后笔锋一转,感慨现实世界的混乱(尘氛竞起)和时光流逝(江河东下),但欣慰的是,这座山和它的精神(太清中的一点灵)永远不朽。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静态的山写出动态的龙威,把登山体验升华为对永恒与短暂的思考。比喻新奇(如"鳞甲生秋风"),想象大胆(龙吞天池),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暗含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山的壮美,又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