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座主汤敦甫先生游龙杖歌
春红已退夏绿疏,黄花未来人意孤。
谁欤发艳回春腴,游龙作花红扶苏。
髲𩭝八尺堆珊瑚,荡摇秋空如画图。
世人但夸颜色姝,岂知直干中不枯。
忍使花落随犁锄,我师巡圃为踟蹰。
试以为杖轻若无,刊落枝叶除根须。
以铁为距漆作肤,策之稳步如安车。
子美桃竹能给扶,昌黎赤藤杖自娱。
风流文彩二子都,惜哉迁谪随江湖。
岂若此杖忘崎岖,侍师缓步留天衢。
七十谢政神蘧蘧,春光澹沱梨云铺。
昆明芙蓉能白朱,与尔同佩花间壶。
园官十客相友于,乃知草木遇各殊。
赤藤桃竹愧不如,岂惟赤藤桃竹愧,不如孔光乃使灵寿污。
谁欤发艳回春腴,游龙作花红扶苏。
髲𩭝八尺堆珊瑚,荡摇秋空如画图。
世人但夸颜色姝,岂知直干中不枯。
忍使花落随犁锄,我师巡圃为踟蹰。
试以为杖轻若无,刊落枝叶除根须。
以铁为距漆作肤,策之稳步如安车。
子美桃竹能给扶,昌黎赤藤杖自娱。
风流文彩二子都,惜哉迁谪随江湖。
岂若此杖忘崎岖,侍师缓步留天衢。
七十谢政神蘧蘧,春光澹沱梨云铺。
昆明芙蓉能白朱,与尔同佩花间壶。
园官十客相友于,乃知草木遇各殊。
赤藤桃竹愧不如,岂惟赤藤桃竹愧,不如孔光乃使灵寿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根名为"游龙杖"的手杖,通过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师生情谊的温暖。
开篇用四季变化做铺垫:春花凋谢、夏叶稀疏、秋菊未开,这时游龙杖却开出红艳花朵,像八尺长的珊瑚在秋风中摇曳,打破了季节的单调。这里暗喻平凡事物也能创造惊喜。
诗人特别强调:人们只夸花美,却不知这根手杖的内在品质——外表华丽但内心坚实不枯。这其实是在说看人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懂得欣赏内在美。
中间部分写师生互动:老师不忍心让花凋零,于是把它做成手杖。经过精心加工(削去枝叶、包铁上漆),手杖轻巧好用,让老师走路稳当。这里把手杖拟人化,说它比杜甫的桃竹杖、韩愈的赤藤杖更幸运——不用跟着主人漂泊受苦,而是能陪伴老师安享晚年。
最后用美好画面收尾:七十岁的老师辞官后,在春光明媚中漫步,手杖像佩戴花饰的友人般相伴。诗人感慨地说:连著名的桃竹杖、赤藤杖都比不上这根游龙杖,更别说历史上那个玷污灵寿杖的孔光了(这里用典讽刺趋炎附势之人)。
全诗妙在: 1. 把普通手杖写得活灵活现,赋予它人格魅力 2. 通过手杖赞美老师高洁品格,体现尊师之情 3. 用对比手法(与其他名杖比较)突出主题 4. 语言生动,比如"荡摇秋空如画图"这样的画面感描写 5. 最后用历史典故深化主题,批评势利小人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珍贵的东西不在于名气大小,而在于是否遇见懂它的人。就像这根手杖,因为遇到珍惜它的师生,才实现了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