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名叫乐居户的逝者,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突出逝者的高尚品格和作者的痛惜之情。
首联"荆州十万户,惟我独知公"用夸张手法说荆州人口众多,但只有作者真正了解逝者,暗示逝者生前不为人理解,是个孤独的清高之士。
中间两联用三组对比描写逝者形象:
1."皓皓巉巉甚"形容他像白雪覆盖的高山一样纯洁挺拔,"凉凉踽踽中"却写他像独行在寒风中的孤独身影。
2."平生尊骨鲠"说他一生刚直不阿(像鱼骨般硬气),"互死讳雷同"写他至死都拒绝随波逐流。
3."此士理黄壤"指这位贤士已埋入黄土,"何人立素风"感叹还有谁能继承他的高洁品格。
全诗通过"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形象,塑造了一位生前不被理解却坚守节操的君子。最后一句的反问特别有力,既是对逝者的最高赞美,也透露出对世风日下的忧虑。诗中"皓皓""巉巉""凉凉"等叠词的运用,让抽象品格变得形象可感,读来既有画面感又饱含深情。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