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朋友朱良矩(又名朱方)回金华时所作,用轻松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羡慕和祝福。
前两句用"仙人不会白头"的比喻,调侃友人年纪不大却早早归隐山林,暗含对他洒脱选择的欣赏。"文鳐鱼游向东海""疲倦的飞鸟回到南方"这两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友人像鱼鸟回归自然般从容返乡的场景。
中间四句通过历史典故展现友人的风骨:把他比作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那样的隐士,又强调他不同于商山四皓(秦汉隐士)的独特气质。这里用古人作比,既赞美友人高洁,又暗示他的归隐是主动选择而非逃避。
最后两句最动人:想象皎洁月光会陪伴友人穿越风雪归途,而诗人自己的思念也会化作梦境一路相随。把抽象的牵挂具象化,让离别显得温暖而不伤感。
全诗妙在把离别的惆怅转化为对友人新生活的美好想象,用鱼鸟、竹林、月光等清新意象冲淡愁绪,在轻松语调中传递出深厚情谊。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人对朋友"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真挚祝福。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