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花

青女铅华和露调,残妆洗却冻难消。
光如银粟铺宫瓦,凝似琼林积板桥。
冷艳分随朝日泮,寒威不受晚风飘。
棱棱绝胜孤山雪,差并江梅缀玉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霜花的绝美画面,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趣。

开篇用"青女"(神话中的霜雪女神)调铅华(化妆品)的比喻,把霜花比作女神用露水调和的白粉,残妆未卸就冻在物体表面,既写出霜的洁白,又赋予它拟人化的灵动感。"光如银粟"形容霜花像碎银般在屋顶闪烁,"凝似琼林"则把板桥上的霜比作玉树琼枝,用贵重物品作比凸显霜的晶莹珍贵。

中间两联通过对比手法展现霜的特性:朝阳升起时霜会悄悄融化("朝日泮"),但它的寒气却不会被晚风吹散,既写出霜转瞬即逝的脆弱,又强调它凛冽持久的内在气质。最后诗人将霜与雪、梅并提:说霜棱角分明的姿态胜过孤山积雪,又能像玉屑般点缀梅枝,通过与其他冬日意象的较量,突出霜花兼具雪的纯净与梅的精致。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微距镜头:把转瞬即逝的霜花放大定格,让我们看到平凡自然物中蕴藏的惊人美感。诗人通过珠宝、化妆品等女性化的比喻,把冰冷的霜写得既高贵又亲切,这种将日常景物写出新意的能力,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